印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本站    人气:6530    发布时间:2008-01-24

印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区于6月中旬及时抽调人员,由组织部主要领导带队,组成调查组,在全区106个村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个村,对村上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调查过程中,我区选择的两个村分别是位于北部的柳林沟村和位于东部的惠家沟村,这两个村的人口和自然条件基本相似,交通比较便利,但在人力资源方面有较大差异。柳林沟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36户524人,其中男298人,女226人。耕地面积1110亩,人均2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为1024元。惠家沟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47户495人,其中男263人,女232人。耕地面积1789亩,人均3.6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为3410元。通过调查,了解这两个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差异是:
1、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这两个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就是现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仍有一定差异。柳林沟村目前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是: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1.1%,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59.2%,高中或中专程度的占总人口的14.3%,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0.2%,在主要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少。惠家沟村目前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是: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4.8%,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77%,高中或中专程度的占总人口的6.1%,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1.8%。相比而言,群众受教育的总体情况好于前者。(见下表)
 
村 名 柳林沟村 惠家沟村   
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  文盲半文盲 初中及初中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及以上 文盲半文盲 初中及初中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及以上   
  58 310 75 1 24 381 30 9   
占总人口比 例 11.1% 59.2% 14.3% 0.2% 4.8% 77% 6.1% 1.8% 

2、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低。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高,加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及农业技术人员奇缺,其中大部分只有中专学历等原因,导致很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推广或推广缓慢,农业新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地发挥,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效益。调查中发现,这两个村虽然积极响应农村发展“一村一品”方向,但受地理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村一品”仍然局限在传统农业,例如柳林沟村的玉米种植、核桃栽植,对农民增加收入的贡献不大。惠家沟村虽然发挥品牌优势,积极引进了3家企业,且有一定产值,但都属于私营经济,对农民增加收入的贡献也不大。
3、社会心理素质差。由于对农民思想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还不完善,加之农民自身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冒风险去接受新事物,只关心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进取心,而且自强自立的心理素质也不高,甘于贫困和碌碌无为的精神贫困现象长期存在。
4、有能力的人员素质不高。主要是相对于知识贫乏的农民而言,受过一定教育并在农村起着领导和带头作用的乡村干部、青年骨干及党员等人。随着科技发展,他们中有一部分思想先进、眼光敏锐的,能及时地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方法,为农村的发展做准备。如柳林沟村支部书记赵作升,在前几年就搞起了粮食收购生意,不仅解决了村民卖粮难的问题,也增加了自己收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有十几名青年都购销粮食,范围甚至扩大到了旬邑与印台接壤一带,这部分通过粮食生意先富起来的人如今大部分都搞起了运输,如今该村有30多辆大车常年营运。这部分人虽然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有尽快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但面对落后的自然条件和素质普遍较低的人力资源现状,办法还不多,还不能带领大多数农民致富。
5、农业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为了适应农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生存成本不断加大的现状,近年来,农村不少主要劳力都想方设法外出务工,以解决子女上学、家人就医以及农业生产投入之需。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成家年龄较大的,在外务工基本是季节性的,为了接济家庭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下降,最终回家守田,继续过传统农民的生活,没有把最富有想法、富有闯劲的年龄留在农村创业上,而是用在了在外务工上,这也是由于生计所迫。另一种是受过一定教育年龄较小的,外出务工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就业机会,据统计,调查涉及的这两个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就有120余人,占到总人口的11.9%,而这些人可以说是村上文化程度最高的人群。外出务工回家创业的仅有1人,所剩几乎长年在外。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两个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说明农村人力资源剩余劳动力多、农民素质低等,这些势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直接限制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随着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和农民经营范围的日益拓展,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差异成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会阻碍农村科技进步,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普遍偏低,使得农民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现有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对其收入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性,农民素质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其收入必然越多。拿在外务工人员来说,学历层次高的、可塑性强的一般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收入普遍高于那些学历程度较低、只能从事餐饮等服务行业人员的收入。
2、严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发展乡镇企业为载体,采“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地转移方式。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乡镇企业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迅速提高,其自身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而且农民自身素质也无法满足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城市下岗职工的不断增加,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也在不断减少,即便进入城市,低素质的农民只能从事传统的、低级的、简单的、收入很低的劳动,严重限制其收入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主要因素。
3、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度及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科技兴农是通过实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对新科技、新成果吸纳和应用能力差,思想观念过于守旧,心理素质脆弱,不轻易,甚至不敢接受新技术,所以造成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无法应用推广。例如在这两个村前几年开展封山禁牧,推广青储饲料技术,结果由于村民对青储技术难以掌握,大量饲料浪费,造成经济损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养殖积极性,使家畜存栏锐减。另例,由于部分农民只知道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会使作物良好生长,在没有掌握其使用知识及技术的情况下就盲目的使用,造成化肥及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土壤肥力下降,效力逐年减小。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农村教育。近年来,我区组织部门在加强农村人才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例如在农村开展“双培”活动,就是把相对贫困的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引导其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市首家开办了农村基层干部党校大专班,不断提高干部学历层次,使村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是一个多项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村人才教育应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健全以以农村基础教育、农村高中教育为主体,以农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为辅助的农村教育体系。同时要以就业为导向,纵向上要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横向上要广泛适应一、二、三产业的职业技术需求以及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村成人教育应当在扫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
2、建全农村培训机制。从整体情况看,目前农民培训力度还不大,参与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还比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很不均衡。虽然我区坚持25年不间断对农村干部进行政策方针、农业技术、市场经济等知识培训,使农村干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毕竟覆盖面十分有限。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多家,培训项目繁多。往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管理体制导致农民培训工作比较盲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资金投入分散和培训内容重复。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农民培训工作上要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农民培训工作体系。明晰培训工作部门的职责,理顺培训工作体系,避免资金的浪费和培训内容的重复;依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效开展各级各类培训。
3、充分扶持并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城市教育应增加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对象,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为农村人力资源服务。加强对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教育,注重城市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要面向农村,按产业调整需要,全方位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倡导人才回流。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掌握了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观念、法律观念等,进而可以全面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
     4、做好劳务输出的培训。从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的现实出发,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使得农业可以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从农劳动者的收入。因为农村转移一个劳动力,农业的年总收入几乎没有变化,而农民总收入将增加5000元左右,致力于有效的劳务输出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面对劳动市场的新态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工作。根据外出农民所从事行业的技能需要,对农民有组织、有目标的进行分批技术培训、实地参与式操作培训,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法律知识介绍等,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输出的竞争力,保证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率,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5 、有计划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比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趋于合理,但是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划。目前我区农村有中共党员2500多名,他们是农村中的先进分子;有乡村干部550多人,他们是我区农业发展、农村管理的领导者,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管理方式、技能水平对于制定本村农村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人员流动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党员和乡村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和乡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促使他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在不增加农村行政机构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组织资源传播信息、推广技术,引导农民自我开发,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减少由于农民素质低、技能差、想致富没出路或随大流等原因所带来的不必要的人才损失。
   6、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总体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同时,搞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这些不仅有助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有助于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发展的差距,以加快农村全面发展的步伐。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印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80号 联系电话:0919-4180739 电子邮件:ytdjzx0739@163.com
陕ICP备10202565号 陕公网安备 61020302000121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