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者
来源:本站    人气:2744    发布时间:2010-11-18

他很普通:中等个,瘦身材,长得也很平平。一脸的憨厚,一件起皱的衣衫,一口地道的乡下话,无不在分明地告诉你,他来自于农家。

他并不普通:任宣传部副部长8年来,他屡次被评为全区对外宣传工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还被评为区级优秀拔尖人才;今年“七一”前夕,被授予全市“郭秀明式的好公仆”荣誉称号。

他便是陈有仓。

作为分管外宣的副部长,他在切实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肯干。有人说,印台宣传工作之所以搞得有声有色,这同他的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是分不开的。

为做好工作,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10多平米的办公室,四处可见各类书籍和报刊。“他是一本‘活字典’!”面对如此夸奖,他不以为然:“‘活字典’?言过了。可把话说回来,不学是不行的。你都不看看,楼下楼上,全是70后和80后,他们起点高、悟性好、有激情、有闯劲,这个时候再不学点,怎么生存!”

工作中,他吃苦,耐劳,从不抱怨。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在陈部长那里,往往是一碗没吃完,另一碗就端上来了。对此,他一声不吭,总是一件一件的去做。”在部里,在中楼,在机关大院,谁下班最迟?谁常常加班到深夜还回不了家?连机关的那些值班的门卫都能说得清楚。

说起他,与他同样忙的妻子一脸嗔怒:“上班、洗衣、做饭、收拾家里的卫生,我都可以做,可孩子总不能完全撂给我?”和他办公室仅一楼道之隔、曾常住办公室的同事如是感慨:“如今象他这样敬业的,真的少见!”
“连轴转”使他的视力不断下降。更重要地是,不光让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还染上了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颈椎、肠胃等疾病。为不影响工作,他只能靠药物支持。

他的认真、严谨,是出了名的。平时,无论是自己写稿,还是审稿,他很细心。为订正一个数据、一处细节,他撵上门,一次不行,就跑几次;有时打电话过去,也许对方忙,也许拖沓,他只好不停地催,不断地等,直至靠实了,订正好了,他才放心。《印台周讯》的一位编辑这样介绍,他细到连每一处的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

为挖线索,为弄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他总是设法找当事人,见知情者。“他总是这样,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问,弄得那些被采访的人都心烦了。”与他一同下乡的同事们说。

为强化外宣,他大胆探索,提出构建“大外宣”,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外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手抓外宣资源的优化整合。

“大外宣”的构建,使全区外宣工作如虎添翼。“两手抓”的实施,引来的是全区外宣的一派良好势头:成功推出了继郭秀明之后新的重大典型“党员三兄弟”和亲民法官胡振华,充分展示了印台这片沃土上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上、奋力开拓的精神风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宣传,极大扩大了印台两张显赫“名片”———陈炉古镇和“九州龙”苹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亮点”频显省、市主要媒体,使印台这一渭北“明珠”愈发亮色。

除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外,他坚持对区有线电视台和《印台周讯》的重要稿件亲自审定,从严把关,确保了区上两大媒体新闻宣传基调鲜明、把握平稳、导向有力。

平时,他非常注重对新手的传帮带。无论有多忙,他都能想办法抽时间、找机会,积极培养这些新手。他常常鼓励他们走出去,到一线去亲历,去感悟。因为“蹲机关,抄文件,稿子就永远不会出彩!”

近年来,他亲自动笔,撰写外宣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他采写的近百篇稿件,频频出现在省市主流媒体上,有的被评为年度好新闻。另外,他积极配合全区重大活动和事项,开展讲解培训10多次;为多部反映区情和重点工作的电视专题片主持撰写了解说词,主编了数部宣传(画)册。

“多年了,陈部长留给我最感动的是,没有架子,有亲和力,替别人想的多。”曾在部里呆过,如今已做了领导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这位同事当然记得2005年的一天,秋雨连绵,天气阴冷。马上下班了,市上却来了电话:需要准备一份材料。无法,他就和部里的同事加班。当材料形成后已经很晚。为安全起见,他冒雨护送这位同事回家。谁知当他返回时,因视力不好跌倒在马路边的水渠里,弄得他满身是泥巴,眼镜也被摔坏了。

工作,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儿子尤其是长子,他常常因很少照顾年迈且有病的父母而内疚。一个周末,他终于有机会回到了老家。母亲见他眼眶塌陷、一脸疲惫,便不禁地心疼起来:“咋劳成这样子?”本是看望老人,结果让老人为自己操心,所以他强忍辛酸打圆场:“这几天事多,老加班,晚上迟睡了。过几天,就好了。”可母亲不相信:“电话里,你老说加班,就你一个?加什么班?不会在骗我?我也见过那些干公家事的,他们和你不一样。”为安慰母亲,他搪塞说,可能是工作不一样。

他说,部里的工作就是这样:刚刚下班,有时才端上饭碗,有时饭还没做好电话就来了,没办法又得走。为此,邻居常常挖苦:“你比省长都忙!看来,读书多了,不是什么好事。”3岁多的女儿常常不解:“爸爸,不是才下了班,怎么又去上班?”

他忙,在离家较远的一社区做临时工的妻子也忙。一家3口,忙了一双。因经济拮据,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请保姆照看太小的女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女儿求人早早地送到幼儿园。因为忙,往往接女儿去得很迟,不光让女儿受了委屈,还招来幼儿园老师的不情愿。

多年来,身为长子,他没给老家,给父母帮上什么忙,反过来还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为供他上学,三弟很早失学;因结婚、买房,父母执意送来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如今,年迈多病的父母还住在那座老房子里。

2006年冬,他70开外的父亲在劳动时被从山上掉下的石块砸坏了锁骨。老家因没钱,也不想让百里之外、同样拮据的他知道此事就硬撑着。40多天后,原任部长下乡时看到住老房里的老人痛苦难忍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今春,在他老家蹲点的市上一名姓赵的领导来到他家见到如此光景,便不禁感慨:“没料想到,这就是我们一名领导干部的家!”

然而,他并没有因欠父母,欠妻女,欠兄弟们的太多就感到“划不来”、“撂挑子”。难能可贵地是,他对工作,对他钟爱的事业越发热爱,越发激情。

新时期,新形势,新闻宣传怎么搞,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他说:“要多调查,以掌握实情;多思考,探索解决办法;多汇报,争取组织支持。同时要依靠大家,发挥集体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这一理念支配下,他团结带领宣传部一班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在策划、创新上想点子;在拓展、落实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全区新闻宣传工作高潮迭起:植树造林、转变发展方式、项目建设、农民增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有声有色;“双争”、党员下基层、创先争优、“三创”的宣传浓墨重彩;以庆祝建区30周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和文化活动,不仅展示了印台的良好形象,而且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成绩,他很平静,也很清醒:“一个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如果离开了大家的团结协作、竭力苦干,就永远搞不出名堂的。”他还说:“宣传部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部里的每个人都有份。”
   
    在他的笔记本里,记者意外地发现了他写下的这样几句话———

不打官腔,不唱高调。立足本职,把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得漂漂亮亮,这就是创先争优。

多么简洁、明了、精辟!时至今日,怎么也忘不了!而最忘不了的是,那天面对面交谈时他的一脸认真,一脸坚毅。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印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80号 联系电话:0919-4180739 电子邮件:ytdjzx0739@163.com
陕ICP备10202565号 陕公网安备 61020302000121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