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选任工作情况的调研
来源:本站    人气:3019    发布时间:2008-12-25

               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印台区现辖7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106个行政村,23个社区。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338个,其中,党(工)委15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312个(企业支部32个、机关事业支部148个、农村支部115个、社区支部17个)。共有党员5522名,其中女党员1265名。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共有562名,其中农村511名(党支部316,村委会350名,交叉任职155人);社区51名。干部平均年龄45.8岁,其中40岁以下127 名,占22.6%。在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上学历344名,占61%,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7名,占6.6%。女性干部152名,占27%。村委会成员中党员249名,占71%。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选任工作,是新形势下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巩固基层的组织基础、政权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区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和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实际,不断探索基层干部的选用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选任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一)抓学习,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我区把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每年制定计划,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方法,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电化教育、现场观摩等各种形式,区上每年集中举办2-3期专题培训班,就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专题培训,督促乡镇党委做好农村其他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区共举办各层次基层干部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4000多人次。
  (二)善用人,推进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选任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农村,从2002年农村支部换届时开始,我区在支部书记选配中就推行了“双推双票公示制”的办法。即对支部书记的选配,采取群众推荐、投信任票,党员推选、投选举票,对正式当选的支部书记进行任前公示的办法,逐步扩大了基层民主,拓宽了村级干部的选拔渠道。在今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我区又在全区77个村中积极推行“公推直选”的办法产生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连任的支部书记达到61名,占总数的60%,新选举产生的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3岁,较以前有所下降。在社区“两委会”换届选举中,推行“三推一评一选”,即组织、党员群众和自我推荐,民主测评,党员选举的办法产生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居民代表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班子的群众公信程度,通过这些办法,使选举产生的农村和社区支部班子更能代表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为基层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勤培养,保证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队伍后继有人。我们通过“双培双示范”和“双培双带”等活动,积极把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对象,采取组织帮,党员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基层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求乡镇党委,为每个村和社区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台帐,使基层干部后继有人。近年来,我区通过这种方式,先后为各村和社区培养充实干部50多名,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分子担任基层“两委会”班子成员,增加了班子的活力。
  (四)重管理,规范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履职行为。从2002年开始,我区就在农村推行“一制三化”管理办法(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明确提出农村党支部处于农村各项事务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实行自治并接受监督。办法推行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分工不明确,作风不民主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对村务实施有效监督。始终坚持做到,在监督内容上,把重大村务、财务和村干部施政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村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方式上,积极推行民主议政,落实党支部、村委会通报工作制度,接受村民质询,答复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评议,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整。在监督程序上,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重大村务决策前坚持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决策后对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督。同时针对项目实施和资金运行如何监督,及时制定出台了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与实施工作流程,明确提出对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经济管理、村级重点项目建设和村级重大事项四个方面的的工作,都要经过深入调研、民主决策、与乡镇沟通、确定方案、组织实施、张榜公布6个环节,进一步细化了村级重大事项的操作与监督。在村务管理上,指导各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以设置公开栏的形式,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财乡管制度,村级财务由乡镇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为规范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五)解忧患,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干部报酬能否得到落实,直接影响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落实村组干部报酬,2004年我区制定了《印台区村组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了享受村干部报酬的范围、资金来源、报酬标准和兑现办法。今年,我区又对办法规定的补助标准进行了上调。同时为了鼓励离任村干部继续发挥余热,支持村上工作,我区从1992年开始,连续每年为连续任村支部书记15年以上且已离任支书书记发放生活补贴,激励了现任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落实上级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的要求,先后配合市部将一名“郭秀明式的好支书”提职为乡镇副职,一名支部书记通过推荐考核录用为乡镇公务员。社区积极推行“一肩挑”,社区副主任肩支部委员,将个别特别困难的干部家庭纳入城镇低保。这些措施和政策的落实,对稳定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人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农村和社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仅剩一些老年、妇女和儿童留守,直接造成了农村和社区人才的流失。个别村选举村干部几乎已无优秀人选,基层优秀人才不愿当村干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是缺渠道。绝大部分村干部来源于本村,从农民中选拔,这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村干部这个位置又不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吸引力,有能力、有头脑的人都纷纷出外闯事业,特别是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行政村,最终选农村干部只能从矮子里头挑将军。社区方面,社区主任目前均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副主任大多从原来的居委会主任中选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选任干部的“资源危机”。
  三是难引进。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和社区集体积累空白,加之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引进干部几乎没有可能,虽然目前有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但在数量上十分有限,况且能否尽快适应工作,融入农村,还有待实践检验。
  四是待遇低。基层工作环境相对差,在有的村历史陈债多,遗留问题复杂,村干部难以应付,导致其中部分人“撂挑子”。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大,物价上涨、子女上学、家人就医都需要大量开支,一些整天忙于集体事物耽误家庭收入的干部,为养家糊口,只得撂下担子外出打工。这些都造成了基层干部选得出却留不住的局面。
  五是难监管。由于村干部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基础素质较差,组织纪律松驰,原则性不很强,决策不够民主科学,议事不按规定办,再加上村民自治意识淡薄,致使民主监督不到位,再加上个别干部以权谋私、作风霸道等,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农村干部的威性和形象,影响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选任方式的建议对策
  深化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要从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式选人、如何保证选任质量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任机制,确保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1、更新用人理念,明确选任标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必须更新用人理念,明确基层干部选任标准。一是要树立靠得住的理念,坚持政治标准。基层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能正确处理好权力、地位、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关系,热爱基层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树立会干事的理念,坚持能力标准。在执行政策方面的能力要强,熟悉党在基层的各项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谋发展的能力要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立足市场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找到适合本村、本社区经济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领导的能力要强,善于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够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基层工作的内在动力。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强,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要树立干成事的理念,坚持群众标准。要有较强的宗旨观念,想问题办事情,能够从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要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身体素质较好,作风扎实,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
  2、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任渠道。针对基层干部选任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要把着力点放在健全竞争机制,认真落实民主原则,通过实现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探索多种选任方式。一是内部选拔。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积极推行“公推直选”,进一步扩大群众推荐范围和选人视野。同时在村“两委”换届时,党组织成员要依法竞选村委会成员,特别是号召党组织书记依法竞选村委会主任,在村委会选举中,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真正实行“海选”,把那些优秀人才选进村班子。在社区干部选任中,深化““三推一评一选”办法,使换届选举成为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过程,而不是就换届而选举的过程。二是上级选派。针对那些宗族派性复杂、矛盾隐患较多的村,本村又找不出合适的“一把手”人选的,以乡镇为单位,采取选派思想政治水平高、熟悉农村工作而又具有奉献精神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到该村任职的方式,首先解决无“领头人”的问题,然后逐步配齐配强“两委”班子。下派人员与原工作脱钩,但保留下派干部、职工编制,不转关系,保留原单位工资、津贴、福利、奖金的全额发放,不影响正常调资。对在下派期间表现突出、政绩显著、群众公认,特别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干出成绩的下派人员,优先予以提拔重用。既有利于拓宽农村干部来源,又能培养锻炼机关干部。三是公开选考。认真落实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的政策,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一批优秀人才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由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组成,平时考核由基层党组织负责,年度考核由所在乡镇党委负责,任期考核由组织部门统筹安排。同时,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上岗前也可以到农村、社区村锻炼1-2年,制定专门考核标准,可以委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称职的到乡镇工作。四是社会选聘。针对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技术”型干部的农村或社区,采取聘任的方式,把外部那些懂经营会管理的专家学者聘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或社区主任助理等,帮助其理顺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带动基层干部更新知识,开阔视野。
  3、转变工作方式,提高选任质量。建立广纳群贤、民主开放的干部选任机制,要从微观上把握好选任的各个环节,同时要从宏观上适应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理性和参与精神,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正确处理“选好”与“好选”的关系,正确处理备用与使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竞争的关系,确保农村、社区干部的选任质量。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不论是“公推直选”、部门选派还是公开选考、社会选聘,都缺乏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支持。建议上级综合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使基层操作有据,为选好基层干部奠定政策基础。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进一步扩大农村和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实行减员增效。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经济发展,提高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提高村干部岗位的“含金量”。要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公务员的力度,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真正形成能人进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出得来的良性循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4、要正确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首先要建立农村和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载体。乡镇、办事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后备干部统一推荐、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完善优胜劣汰、滚动管理制度。要努力激活源头,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实行发展党员“预警制”,对当年未发展新党员、未培养积极分子的党支部及时发出警示,乡镇党委帮助整改;对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村,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诫勉谈话,直至免职。深入开展“双培双带”项目,对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由乡镇党委统一建卡造册,建立优秀青年信息资料库,建好后备人才储备库,加强培养。其次要搭建农村和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平台。明确培养目的和目标,因材施教,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为走上干部岗位奠定素质基础。第三,做到备用结合,适时启用后备干部。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胜劣汰。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和社区干部待遇。从政治待遇上要激励干部的积极性和增强吸引力。在经济上应利用税费改革后执行的转移支付解决干部的工资问题,同时可对农村和社区主要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并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方式。
  6、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应的基层干部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和社区“两委会”的职权范围,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对重大问题要严格地执行民主集中制,从制度上强化落实。同时,建立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度、评议考核机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将基层干部的行为纳入制度规范中,使基层干部的管理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进一步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由乡镇集中审核、集中做账、统一管理。要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村民议事大会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等多种形式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7、着眼于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要使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可不重视其继续教育和深度开发工作。要紧紧抓住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个重要环节,紧紧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项紧迫任务,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新选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并重点突出政策和法制教育,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广大农村和社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政策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依法行政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印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80号 联系电话:0919-4180739 电子邮件:ytdjzx0739@163.com
陕ICP备10202565号 陕公网安备 61020302000121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