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铜印组工信息第十期
来源:本站    人气:34227    发布时间:2021-11-19

【基层党建】

“拆墙并院”激活城市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耳朵旁边稍微短点,对,这就好了,谢谢你……”10月14日重阳节这天,城关街道南苑社区方泉小区网格党群服务驿站一片欢声笑语,一场以“九九重阳节 情暖夕阳红”为主题的志愿理发服务活动正在进行。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虽然外面下着雨,但我们心里特别暖,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义务理发,感觉很幸福。”正在理发的方泉小区居民侯云花高兴地说。

“以前这小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有小广场,有绿化带,有健身器材,有棋桌石凳,有活动室,一应俱全,老小区住出了新感觉,日子越来越舒心。”正赶来准备理发的居民马金贤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为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实现“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目标,我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首次推行“拆墙并院”,即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以城关街道南苑社区方泉水道巷等4个小区为试点,将“合四为一”的新小区统一命名为方泉小区,共有10栋楼449户1248名居民。

“这个小区的房子都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空间狭小、车辆乱停乱放,现在一合并,合理规划停车位,还开了两个门,一边进一边出安全方便。”业主董斌指着大门说。  

今年4月,在“拆墙并院”基础上,方泉小区把废弃锅炉房改造成党群服务驿站,建立了“方泉网格党支部”,引进物业公司,成立业务委员会,建立物业党支部,通过“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党支部”联动共治,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设立“板凳课堂”,宣讲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建成‘议事亭’,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推行红色‘家’物业服务,营造良好家风,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今年以来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16件,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拆墙并院”是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网格有机融合的新实践,也是延伸党组织链条的新探索。目前,我区4个街道11个社区的152个小网格已优化调整为33个大网格,建成高标准的网格党支部6个,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吹响集结号,支部来报到”“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实现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小区延伸。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个社区N个大网格、一个大网格一支部、一栋楼一党小组、每栋楼一中心户’的四级体系建设,凝聚党组织、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满足群众对生活的所需所盼,真正实现小网格大治理目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文立信心满满。


“十大工程”打造组织振兴“样板间”

我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制定《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区实施方案》,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以组织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政治铸魂”工程,依托远程教育平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指尖课堂等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红色堡垒”工程,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规范按期换届,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头雁领航”工程,实施“头雁+雏雁”工程,采取“培训+培养”模式,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质赋能”工程,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探索“线上+线下”“1+N”联系服务机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机制创新”工程,完善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健全任期承诺和年度考核制度,坚持动态整顿提升,确保村级班子高效运行。“凝心聚力”工程,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群众主心骨作用,形成共建共享农村治理新格局。“阵地提升”工程,开展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牌子多、挂牌乱”集中整治,不断提升硬件建设、室内外布置和管理服务水平,高标准打造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典型示范”工程,以10个省级示范村为重点,每个镇(街道)重点打造2-3个示范村,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典型引领,着力培育示范村镇。“经费保障”工程,出台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挂钩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收益奖励资金”报酬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责任链条”工程,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包(联)村部门单位工作责任,推行“支部联建、难题共解”模式,以责任落实推动任务落实。

为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落细,同步制定《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清单》和《“星级”党组织评定标准》,一年一个主题,倒排工期,梯次推进,确保全面加强过硬。


“点线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


我区探索建立“点线面”融合机制,稳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点”上摸排理顺关系。按照“便于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原则,及时协调区发改局、区移民办、镇(街道)等单位,对印台北城、红土新型社区、陈炉双碑、金锁石林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党员分布、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摸排,所属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根据搬迁党员实际,将其编入党小组统一管理。目前,全区29名党员搬迁对象已全部纳入安置点所属村(社区)党组织管理。

“线”上联动优化服务。构建“结对帮扶+融入参与+就业服务”三线合一机制,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结对帮扶线以“四支队伍”及属地党员干部为主体,通过定期上门服务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离村不离帮扶。融入参与线以鼓励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领岗位的方式,有序参与管理及服务等工作。就业创业线以社区工厂建设为契机,着力解决安置点群众就业问题。目前,印台北城安置点已引进铜川美滋康尔服装有限公司,为52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其中包括搬迁安置群众12人。

“面”上强基聚力共治。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拓宽治理覆盖面,建成金山水岸小区安置点网格党支部1个,联动“网格党支部+业主+物业党支部”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其他3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结合实际,将党员纳入属地党组织管理。拓宽治理服务面,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等功能设置,不断满足群众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拓宽治理创新面,推行“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居民服务联做”工作模式,全区移民搬迁安置点719户2177名群众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幅提升。


【人才工作】

“人才+”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我区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突出问题,推行“人才+”服务模式,破难点、补弱项,不断拓宽人尽其才平台,打通服务发展路径。

“人才+专班”精准解题。成立4个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实施“一企一策”,提供“量体裁衣”服务。设置专门工作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调解决信息流不对称、项目申报衔接不顺畅等问题14个。为森海果业公司协调建成气象监测站1个,发放烟雾筒60套,解决梨树低温冻害预防等问题。为智谷同创科技公司招聘安装施工、调试维护等亟需人才20余人,并协调解决用水用电及冬季取暖等问题。加快落实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补助资金、设备购置补贴等,不断创优营商环境。

“人才+科研”长效解题。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建立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围绕人才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协作。依托特色西洋梨种植产业,铜川市森海果业公司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致力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产业增值收益。同时,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农科院、农业院校战略合作,建立优势小麦育种,苹果、樱桃等产业创新团队,“铜麦11号”“铜麦7号”通过陕西省2020--2021年度小麦新品种审定试验。

“人才+技术”常态解题。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稳步实施果业技术人才“百千万工程”,开通“农技110”服务热线,加大果业服务“大篷车”巡回指导频度,为果农增收按下“快进键”。开展特色农匠班,培训实用技术人才、种养殖能手840余人,不断提升群众带头致富本领。强化“挂牌服务”“技术托管”支持保障,增强农村产业“造血”功能。今年以来打造设施蔬菜、移动大棚等村企实施点16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500余人次,辐射果园10万余亩。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印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80号 联系电话:0919-4180739 电子邮件:ytdjzx0739@163.com
陕ICP备10202565号 陕公网安备 61020302000121号
分享按钮